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好戲加演?歹戲拖棚? 為什麼國民黨遲遲不推總統候選人

好戲加演?歹戲拖棚?
為什麼國民黨遲遲不推總統候選人

政治評論員
劉國

協調共識型的決策機制避免黨內出走分裂,但也不是勝選保證

國民黨2016年總統候選人遲遲未出線,這種窘境使得政界打滾數十載的立院副院長「小辣椒」洪秀柱都兩次公開催促,定下請纓上戰場的「期限」。忠黨愛國的洪副院長是苦心做球給誰,我們不得而知,但總統候選人的推舉,絕對不會受限於領表登記、民調、公告等軟性「黨規」是基本常識。立院都可在修會前來個法案清倉,連夜通過上百個法案,全國最有影響力的「人民團體」改個內規又怎會成問題。

國民黨16年總統候選人絕對不是沒人要選,而是如何贏的問題。16年是我國總統直選第5次實施,立委單一選區兩票制第3次實施,又是兩者第2次合併辦理。2016年大選跟前幾次的目標基本上沒有任何不同,就是連續執政與席次最大化。用粗俗的話說,就是執政跟立院過半。對大黨而言,全國性選舉沒有所謂「志在參加」這種命題。因此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難產,不是沒人要選,應該是「皇帝也急,太監更急」,加上「人人想選,人人有希望」。

分析的重點在於,國民黨打從第一次從統直選到現在,壓根兒沒「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這回事。究其所以,協調共識型的決策機制是國民黨運作的基本原則,提名委員會是,代表衝突處理機制的考紀會亦然。再用粗俗的話說,不「喬」到最後一刻,當然不知道是誰選。

外傳可能參選的幾組人馬,包括朱立倫、吳敦義、王金平、李鴻源早以「走透透」,試足水溫、嘗遍冷暖,充分了解自己參選的利與弊。朱立倫以黨主席的身分參選最具正當性,又可拉抬立委選情,不過一旦敗選,便需辭去黨主席,賭注太大。吳敦義參選最能迅速整合執政團隊的資源,又得馬英九真傳,無奈民調實在太低。王金平參選最是心無罣礙,挺王派產官學界人士沒有一天不朝思暮想,不過王金平在國民黨內造反有餘,是否真能力抗蔡英文,以九合一選舉結果來看,應該很清楚。卸任政務官後立刻砲打中央「少顆腦袋」的李鴻源參選意願最為強烈,可惜明星光環的背後是黨性太薄弱,恐怕連代表親民黨還是國民黨選,或是怎麼代表國民黨選,都講不清楚,說不明白。

相較於國民黨,民進黨一付好整以暇的模樣,叫人霧裡看花。以多數領導型為決策原則的民進黨向來保有黨內初選制度,以推派總統選舉候選人,96年、2000年、08年、12年皆舉辦一階段或多階段的黨內初選。16年的總統候選人竟然「喬」的比國民黨還快,全部服膺在小英的領導之下,君不見蘇系子弟兵新北市初選全員勝出,謝長廷瞄準下屆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會見南部大組頭尋求支持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天王可以讓,但不能沒有位子。民進黨當然不是一開始就沒有人要選,蔡英文已是「反馬勢力」的最大公約數,「反馬在野大聯盟」的旗子遍地開花,天王退居二線,影響力不增反減。

政治責任應從初選起算,不是當選後才算

賢者從歷史中學習,08年與16年的在野黨都早已厲兵秣馬,紅衫軍與太陽花也曾兵臨城下。執政者面對的是下一任選前的「完全跛腳」與下一任選後至卸任的「憲政空窗」,除了名嘴節目上不完,荷包滿滿,對於當權者與選民都是一場災難,民主的弊病,終究要以更民主的方式解決,接下來4年台灣的領導人是誰?怎麼產生?選民當然有知的權利。如果說當權者的第二任都是這種下場,兩大黨都需建構開放性與競爭性兼備的總統選舉候選人黨內初選制度,以緩解龐大不滿的參與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